日期:2025-07-05 08:00:15
当来自美国、英国、西班牙等国的40余名媒体记者踏入江苏与浙江的土地,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悄然展开。这场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“外媒看中国”系列主题采访活动,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,更以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在苏州的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实验室,人形机器人以接近成年人的体形参数灵活翻跟头、进行高动态跑步训练,其零部件自研比例超90%的成果,让外媒记者惊叹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生态。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记者艾特金直言:“中国的小型科技公司能够获得技术与资金支持,这对技术突破极为有利。”这种创新精神的背后,是中华文化中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进取基因,与当代科技浪潮的完美融合。
浙江吉利汽车长兴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线,则以每分钟下线一台车的效率,诠释了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。当西班牙电视台记者看到近千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时,不禁感叹:“从未见过如此高效的生产场景。”这种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,恰似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在现实中的生动注脚,彰显了中国文化中“道法自然”的智慧。
展开剩余48%在安吉余村,废弃矿坑变身青年图书馆,五彩田园与数字游民公社交相辉映,外媒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个从“卖石头”到“卖风景”的蜕变故事。巴西《圣保罗页报》记者潘内森评价:“余村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。”这种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实践,正是中华文化中“和合共生”理念的当代演绎。
江苏南京的苏家理想村,精品民宿与雅致茶室点缀于梯田竹林间,年游客接待量达50万人次。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戴思佳感慨:“这里超越了我对传统乡村的想象。”这种将田园诗意与商业活力相结合的乡村振兴模式,既保留了“采菊东篱下”的诗意栖居,又注入了“敢为天下先”的改革精神。
从机器人实验室到新能源汽车工厂,从生态乡村到文化地标,外媒记者们用脚步丈量着中国文化的厚度与温度。这些鲜活的案例,不仅印证了中华文化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”的永恒生命力,更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:当5000年文明积淀遇上新时代创新浪潮,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,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,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东方智慧。
发布于:河北省配资股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